中国西部贫困山区“就地取材”探索建设美丽乡村

中国西部贫困山区“就地取材”探索建设美丽乡村

发布日期:2015-10-12 浏览次数:4981

 新华网兰州6月18日电(记者 屠国玺、梁军)“过去是条烂泥沟,今天变成了旅游村。”74岁的村民李如堂坐在家门口的一棵千年银杏树下,看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来树下拍照。这个他认为的穷乡僻壤,今年夏季成了外地人纳凉的旅游胜地。
  李如堂的家在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岸门口镇严家坝村,地处西秦岭余脉大山的万重包围之中,这里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滞后,是一个典型的中国西部贫困农村。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热潮,目的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卫生条件,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很多省份都依据各自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行动计划。
  李如堂看着在过去一年里村庄发生的变化,让他觉得“这里和城市没有大的区别,甚至比城里还要好一些。”
  在此之前,李如堂认为自己身居的村庄“脏、乱、差”,不仅道路坑坑洼洼,雨天出门两腿泥,垃圾胡乱堆放。而如今,不仅道路得到硬化,旧房也换了新颜,自家房屋花园化身成了一处处田园景观。
  过去几年间,当地根据各村不同的地域特色,依托自然生态优势,确定了生态旅游型、古村修复型、产业培育型、环境改善型四种建设类型,对村容村貌进行翻新改善,彻底改变了农村昔日的破败形象。目前,在康县350个村庄当中已经建成美丽乡村211个。
  “建设美丽乡村,就是抛弃单纯追求GDP的做法,遵循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毁一株草,不挪一颗石的自然法则,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康县县委书记李廷俊说。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过程中,当地并没有进行大拆大建,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一些废旧的砖头瓦片、河道的石头石材、枯干的树枝竹片等材料充分利用。李廷俊说这样既调动了村民改造的积极性,又降低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成本,提高了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在建成美丽乡村之后,李如堂发现村里许多人都将自家的院落进行改造,建成了好几家“农家乐”,每逢周末,有许多城里人前来消费。借助村容村貌的改善和原生态的山水资源,这个小村庄正在成为一个田园观光、农事体验和休闲度假的生态旅游精品村,人们的生活也富了起来。
  目前,康县已经成为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按照甘肃省的计划,到2020年将建成1000个以上和严家坝村一样的“美丽乡村”。

点击关闭

在线客服

手机站二维码

公众号二维码

返回顶部

皖公网安备 34081102000406号